停了一陣子,再不寫又只能貼 Metallica 新專輯的 MV 了(很快聽了一下新專輯 Death Magnetic,嗯,老將不簡單,做了些好像卻又不完全回頭且讓你聽起來感覺新的東西,誰說 metal 沒有批判沒有深度,不過,下回有空再說這個)。
這陣子的金融危機可說嚇壞了所有手上有股票或保單或基金權證的人,但是相信更多的人暫時不會完全了解到底接下來可能的狀況(scenario)會是如何。或許大多數人會跟著新聞感受一點恐慌,害怕著所謂經濟蕭條之類空泛的形容詞。但是在整個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這一次與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在程度上有著非常大的不同。這個世界將不再一樣,最壞的狀況極有可能影響科技與文明的發展,甚至讓整個世界崩壞。也許不需要因為暖化,人類文明會提前開始倒退,直到下一階段的平衡。
順著 Wall-Street Tsunami,還是回頭來看看, 免費經濟的真諦又是什麼?免費就是不用錢。在所謂免費經濟裡面,我們需要問的問題是:什麼時候不用錢?是永遠都不用?還是只在一開始使用的時候?我們投入了什麼換取了免費的服務?
免費並不是新玩意,早在網路出現前這個伎倆就常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舉凡夜市叫賣,市場買菜,或是在服飾店鞋店裡,我們都可以發現這樣的經驗。但是不同於在網路使用服務的時候,這些免費通常是為了提供消費者更強的選擇動機,而免費也只會出現在消費實際發生,也就是我們付錢的時候。
但是拜科技與華爾街之賜(現在來看真有點諷刺),網路世界在新一代應用不斷推陳出新後,提供了與以往不同的思維,也就是現在大家朗朗上口的 Web 2.0,以 Google 為濫觴,將免費應用推到極致,然後吸引使用者的目光,再將這些目光轉換成向廣告商收費的基礎。
這一切,都建立在"期望值",一項新技術出現,吸引了目光,基於使用者"可能"的消費助益進而創造收益,在對的商業模式下,華爾街或創投提供了技術引擎繼續燃燒的動能,若是有幸邁入正向循環,讓初期的期望值得到實現,接下來就能上市並從公開市場取得更多資金,進而吸引更多人才並換取更多資源,讓此項核心技術與模式繼續發展,最後成為市場上被實證的典範,並吸引更多使用者,再利用這使用者基礎繼續發展。
說來簡單,這中間其實存在了非常多的不可預期,只要稍有差池或某個環節沒有在正確的時間發生正確的事,就極有可能失敗。我們都看到成功的範例,但是很難有機會對眾多失敗的例子做深入的探討。重要的是,當一個循環開始,主其事者是否能夠正確的看出方向,藉由所有外力的幫助,憑藉著"期望",將正確的模式建立,導向正向的循環。剛剛說了,成功者成為被證實的典範,但是,沒有兩個企業能夠完全使用相同的模式,或在不同的時間以相同的決策模式來實行,因為時空背景與條件絕不會有完全相同的時候。
同時,雖說他山之錯可以攻石,但是前車之鑑只應該用來做為借鏡,成功的範例裡面應該都有的就是主事者不會天真的以為不會有其他的問題,反過來應該是隨時提醒自己,會發生只屬於自己的特殊問題,並做好準備應變。
最重要的,跟政治不同的,別人的失敗不應等於自己的成功,頂多是給予自己一個 window,一個機會之窗,讓自己能夠在這個機會之窗找到突破點,再試圖追求自己的正向循環與成功。
現在的世局變化的程度與頻率,就像這次華爾街的大災難,誰能預料像雷曼這樣資產雄厚及財務報表如此優良的公司,會在一夕之間毫無招架選擇破產?舊思維或單一無彈性的指導原則是否能夠適應所有變化並提供所有答案?除了基本的價值外,應該沒有這樣的原則或政策可以長期提供所有的方向或解決方案。若不是企業而是一個國家呢?曾幾何時誰會想到新加坡有朝一日會選擇開放賭場事業建設呢?又難道政治只會是以鬥爭為結果或目的,不再是為了其他更高的價值嗎?但若是在一個國境內分別有著極端的不同價值的兩端,共識除了為了選舉,難道不應該是更值得達成的階段目的?
又來了。我還是只能(或只想,只敢?)問問題。
2 則留言:
牛頓: "我可以計算天體運行的軌道,但沒辦法估算人類的貪婪。"
我還能說什摸呢?
所以...人類究竟是有智慧的存在還是基因中存在鬥爭與貪婪的生物?
最近終於找了時間看完 Swarm, 恩....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