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標題不是我自己下的,是中央社新聞稿裡寫的。猜想原文這樣寫是因為明年起,如果在沒有意外,中華職棒將只剩下四隊,跟元年成立時的隊數相同。
在這個頻道出現跟棒球有關的事情就不會是什麼好事。
真的是"原型"嗎?
十九年前在簡陋的台北市立棒球場開打的中華職棒,從原有的龍獅虎象四隊,經歷了風風雨雨到現在除了獅象兩隊還是原來的"主權"球團以外,早就不是原型了。一開始的場外簽賭也"溫和"多了,莊家跟賭客聚集在台北市立棒球場內野看台最深處,從當比賽過程的結果或裁判判決不如己意(不符合盤口)時罵罵髒話丟丟寶特瓶演變到到三商解散大家才驚覺原來已經有人把手伸進了球賽中,也不再是"原型"。
現在的中華職棒不能跟當時相提並論。當時的球員身體素質跟職業運動的觀念都沒有現在好,而棒球之於一般人純粹是發洩生活情感的出口。現在的球員或教練經過多年的經驗及外籍兵團與教練的投入已經有了職業的觀念,知道如何打整季的比賽,保護球員或長期作戰的安排也都比較細膩,同時一般觀眾也漸漸能夠接受職業運動在個人生活中的地位與功用甚或是享受它。
這一切,因為外在的及內在的因素,現在面臨了很大的危機。
同樣是四隊,當年是一個新時代的來臨,一個新事業的開創,一個社會演進的象徵(職業運動終於在台灣萌芽)。現在,如果沒有其他意外還能維持四隊開打的話,明年的四隊卻是衰敗的開始,一個社會的退步,一個需要大破才或許有機會重新站起的事業。
若是終究台灣沒有了職業運動,職業運動的消失可以被視為社會文明退步的象徵,因為這表示我們沒有能力承受或供養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休閒活動,我們的公權力無法維持一個公平正義的環境,我們的市場無法提供有品質的職業性活動,我們的社會價值觀無法正確地向進步的方向發展。
或許有人會說,既然這樣,乾脆退後到當年遇到重要賽事必集訓的方式,平常讓球員散落四方,有一搭沒一搭的比賽或訓練,等到需要的時候再來斯巴達式的集訓,並將短期的獎盃成果當作唯一的成果,讓這個社會像瘋子一樣偶爾發洩一下激情,或偶爾幸運地滿足一下群體的自尊心。
如果這樣,那乾脆成立棒球軍或體育軍種,就像憲兵或儀仗隊一樣的訓練,比賽視同作戰,反正陸海空三軍也快不需要了。
真的是這樣嗎?司法除了作為政治的刀俎權鬥的工具,真的無法為了普羅大眾服務來建立一個安全和樂的環境,讓有價值的東西留在我們身邊嗎?
(曾經跟朋友說,說如何讓台灣棒球實力提升,還說要不乾脆甘心農場化,要不集中所有資源向進步的市場靠攏。我要說,抱歉,我想太多了。這樣的環境養出來的球隊,誰敢靠攏誰要收留??)
天佑棒球。
天佑台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